


NSFC–RGC青年学者论坛
生态环境学科前沿与绿色发展
NSFC–RGC Young Scholars Forum
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Green Development
(一)会议简介
本次论坛活动秉承“内地-香港青年学者论坛”的传统,推动两地青年学者在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。主办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(NSFC)和香港研究资助局(RGC),承办单位为广西大学。
论坛特邀报告专家3人,学术报告以青年学者为主。设有2个分会场,4个报告主题:1)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;2)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;3)海洋科学和海岸生态系统;4)生物的环境适应机制。
(二)会议地点
1、会议地点: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。
2、会议开幕式和特邀报告地点: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楼融媒体中心。
3、学术报告分会场1: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楼多媒体教室505;
学术报告分会场2: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楼多媒体教室507。
主办单位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香港研究资助局
Sponsor: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Research Grant Council
承办单位:广西大学
Organizer: Guangxi University
二、会议日程
一、9月25日上午 会议开幕式和特邀专家报告(35分钟报告 + 5分钟提问)
地点:新闻与传播学院2楼融媒体中心
时间 |
内容 |
主持 |
08:30~09:00 |
论坛召集人致欢迎辞 |
曹坤芳 |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领导致辞 |
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领导致辞 |
广西大学领导致辞 |
09:00~09:20 |
合影 & 茶歇 |
09:20~10:00 |
特邀报告:以创新生态海堤设计加强沿岸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保育 报告人:梁美仪 教授 香港大学 |
曹坤芳 |
10:00~10:40 |
特邀报告:植物水力结构和功能与生态表现 报告人:曹坤芳 研究员 广西大学 |
10:40~11:20 |
特邀报告:南海珊瑚礁生态过程、机制与适应潜力 报告人:余克服 研究员 广西大学 |
二、9月25日下午 内地-香港青年学者学术报告(17分钟报告 + 3分钟提问)
两个分会场:(1)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;(2)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
时间 |
学术报告 |
主持 |
分会场1主题: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(地点:新闻与传播学院5楼多媒体教室505) |
14:00~14:20 |
题目:高寒草地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 报告人:杨元合 研究员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|
黎绍鹏 |
14:20~14:40 |
题目:应用多源遥感技术监测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 报告人:张鸿生 助理教授 香港大学 |
14:40~15:00 |
题目:Bioenergy crops modelling in a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报告人:李伟 副教授 清华大学 |
15:00~15:20 |
题目:热带常绿林的光合作用过程:集成观测、理论和模型 报告人:吴锦 助理教授 香港大学 |
15:20~15:40 |
题目:热带森林水分胁迫的季节动态及其对碳过程的影响 报告人:谭正洪 教授 海南大学 |
15:40~16:00 |
茶歇 |
16:00~16:20 |
题目:温-光周期耦合调控春季物候新机制 报告人:付永硕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|
吴锦 |
16:20~16:40 |
题目:50年演替进程中的群落维持机制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启示 报告人:黎绍鹏 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 |
分会场2主题: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(地点:新闻与传播学院5楼多媒体教室507) |
14:00~14:20 |
题目:壳聚糖纳米硒对鱼类免疫力的增强作用 报告人:郭颖轩 助理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|
徐景亮 |
14:20~14:40 |
题目:水环境中富勒烯对共存重金属(镉)食物链传递的减轻作用 报告人:朱小山 副教授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|
14:40~15:00 |
题目:香港幼儿园PM2.5及室内灰尘中的有机磷阻燃剂和双酚A研究 报告人:邓文靖 助理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 |
15:00~15:20 |
题目:臭氧污染影响木本植物差异的作用机制探讨 报告人:冯兆忠 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15:20~15:40 |
题目:利用JULES-Crop来量化当前和未来臭氧对全球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报告人:梁沛健 博士后研究员 香港中文大学 |
15:40~16:00 |
茶歇 |
16:00~16:20 |
题目: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a petroleum associated wastewater: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flowback and produced water 报告人:何宇鹤 助理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|
冯兆忠 |
16:20~16:40 |
题目:香港饮用水源中有害藻华的环境决定因子探究 报告人:徐景亮 副教授 香港公开大学 |
三、9月26日上午 内地-香港青年学者学术报告(17分钟报告 + 3分钟提问)
两个分会场:(1)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;(2)海洋科学和海岸生态系统
时间 |
学术报告 |
主持 |
分会场1主题: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(地点:新闻与传播学院5楼多媒体教室505) |
08:30~08:50 |
题目:“Urban laboratory”: using urban–rural gradients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 studies 报告人:张永光 教授 南京大学 |
程磊 |
08:50~09:10 |
题目:植被对主要气候模态的响应及其对极端热浪的反馈 报告人:李晶 博士后研究员 香港中文大学 |
09:10~09:30 |
题目:全球大气饱和水汽差变化及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报告人:袁文平 教授 中山大学 |
09:30~09:50 |
题目:环境改变对动物种群的影响 报告人:宋亦希 助理教授 岭南大学 |
09:50~10:10 |
题目:Using social networks to assess the conservation value of artificial wetlands for birds 报告人:Christos Mammides 副教授 广西大学 |
10:10~10:30 |
茶歇 |
10:30~10:50 |
题目:物种多样性分布与维持 报告人:储诚进 教授 中山大学 |
宋亦希 |
10:50~11:10 |
题目:润湿-干燥循环如何短期影响远盲属蚯蚓(Amynthas sp.)粪土之碳氮动态 报告人:罗文雪 讲师 香港浸会大学 |
11:10~11:30 |
题目: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报告人:程磊 教授 浙江大学 |
分会场2主题:海洋科学和海岸生态系统(地点:新闻与传播学院5楼多媒体教室507) |
08:30~08:50 |
题目:棕榈硬脂突发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人:周广杰 博士后 香港大学 |
孙翔 |
08:50~09:10 |
题目:造礁石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共生虫黄藻和细菌响应热胁迫的交联效应 报告人:梁甲元 副研究员 广西大学 |
09:10~09:30 |
题目:噬菌体侵染海洋蓝细菌时呈现昼夜节律 报告人:曾庆璐 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|
09:30~09:50 |
题目:南海珊瑚共生虫黄藻分子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纬度变化 报告人:陈飚 博士生 广西大学 |
09:50~10:10 |
题目:从源头到海洋的生态系统过程研究:食物网动态 报告人:郭芬 博士后 香港中文大学 |
10:10~10:30 |
茶歇 |
10:30~10:50 |
题目:广西北部湾大开发影响下近岸海域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 报告人:孙翔 副教授 广西大学 |
曾庆璐 |
10:50~11:10 |
题目:海岸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过程对全球变化的适应与反馈 报告人:欧阳晓光 博士后研究员 香港中文大学 |
11:10~11:30 |
题目:Global carbon accumulation in tidal wetlands increases with climate change 报告人:王法明 研究员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|
四、9月26日下午 内地-香港青年学者学术报告(17分钟报告 + 3分钟提问)
两个分会场:(1)生物的环境适应机制;(2)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
时间 |
学术报告 |
主持 |
分会场1主题:生物的环境适应机制(地点:新闻与传播学院5楼多媒体教室505) |
14:00~14:20 |
题目:水力结构对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环境适应和响应影响的研究 报告人:郝广友 研究员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|
Alison K.S. Wee |
14:20~14:40 |
题目:地理环境对于红树林气根上的附生微藻的分布和丰度的影响 报告人:戎曼娜 研究助理教授 香港公开大学 |
14:40~15:00 |
题目: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leaf traits variation from first-principles 报告人:王焓 助理教授 清华大学 |
15:00~15:20 |
题目:通过生理生态控制实验探究植物叶片水的同位素分馏机理 报告人:宋欣 教授 深圳大学 |
15:20~15:40 |
题目:苔藓植物的生存适应策略 报告人:宋亮 副研究员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|
15:40~16:00 |
茶歇 |
16:00~16:20 |
题目:Genome-wide insights into low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stress regulated genes in Bruguiera gymnorhiza 报告人:Alison K.S. Wee 副教授 广西大学 |
戎曼娜 |
16:20~16:40 |
题目:Using molecular methods to study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报告人:方健恩 助理教授 岭南大学 |
分会场2主题: 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(地点:新闻与传播学院5楼多媒体教室507) |
14:00~14:20 |
题目:Effects of root morphology and anatomy on cadmium 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in rice (Oryza sativa L.) 报告人:李伟展 助理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 |
鲁显楷 |
14:20~14:40 |
题目:热带森林植物对长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与适应 报告人:鲁显楷 研究员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|
14:40~15:00 |
题目:DNA修饰纳米金颗粒的水体稳定性研究 报告人:蒋毅 副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|
15:00~15:20 |
题目: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declines in soil nutrients lead to serious exotic plant invasion in Eucalyptus plantations under successive short-rotation regimes 报告人:周晓果 副教授 广西大学 |
15:20~15:40 |
题目:耐旱小麦与我国太行山区的食管癌 报告人:田林玮 副教授 香港大学 |
15:40~16:00 |
茶歇 |
三、特邀报告人介绍
(一)梁美仪
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及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,从事海洋生态学及水生毒理学相关的研究。培养了17名博士、8名硕士以及13名博士后;发表科学论文190多篇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。入选全球生态/环境科学领域高引用率科学家目录(前1%学者)。担任《海洋科学区域研究》主编、《综合环境评估与管理》和《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》主题编辑。在香港特区政府担任多项公职,并于2018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。2010年荣获“香港十大杰出青年”,2017年获授予“环境毒理及化学学会会士”名衔。2017年荣获日本生态学会颁授“生态学琵琶湖大赏”以表彰他在亚太地区环境科研上的成就及贡献,并于2018年被《亚洲科学家杂志》评为亚洲百强科学家之一。
(二)曹坤芳
亚洲彩票登录院长,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中国科学院“百人计划A类”、广西八桂学者。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,先后主持研究项目27项。发表论文210多篇,论文被他引6000多次,其中SCI引用3000多次,H指数34。培养硕士、博士研究生50多人,指导博士后4名、高访学者4名。担任《Journal of Ecology》和《Journal of Plant Hydraulics》常务编委和3个国内期刊编委。曾担任《Plant Ecology》常务编委和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》编委。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(负责人),中央组织部、国家人事部等6部联合颁发“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”称号,“第五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,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教师奖。
(三)余克服
广西大学海洋学院院长,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,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。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、广西八桂学者、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、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、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等人才称号;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、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;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。从事南海珊瑚礁地质、生态与环境研究,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。曾获中国第四纪青年科学家奖,中国科学院广州教育基地优秀研究生导师。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;曾担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珊瑚礁专业委员会主任;《中国科学:地球科学》、《Science China: Earth Sciences》、《海洋学报》等期刊编委。